当前位置:国民书院>历史军事>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>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千古一帝!用兵之道,荡平女真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一十一章 千古一帝!用兵之道,荡平女真!(2 / 3)

万古流!

只要他当皇帝之后,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功业,今日的污名,以后都只会成为笑谈!

杨荣、杨士奇,夏原吉等人皆是心中一震。

朱允熥要做千古名君,那他们这些辅助之臣,也会成为千古贤臣。

儒家读书人,毕生所求者,不就是这些吗?

“臣明白了!”杨荣恭声道。

此时,杨士奇站了起来,行礼道:“陛下,进攻女真三部的计划,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已初步拟定。”

“可臣看了一下,所用的兵力是否过多?耗资有点过大?”

说完,他将一份草拟的用兵方案,呈交了上来。

虽然杨士奇是文官,但作为朱允熥的辅政之臣,到他这个层面,其实也没有什么文武之分。

大致的用兵方案是战略性规划,朝廷大臣都会看,讨论。

具体的用兵细节,才是领兵的将军和督师要做的事。

朱允熥接过来,看了看。

这份方案,大体上是按他指示做的。

此次出征女真三部,共计调集了八个旅的新军,每旅三千人,共计二万四千人。

同时,又安排了两支海军作策应,计六千人。

也就是说,光是新军投入的总兵力,就高达三万人。

时至今日,朝野上下都清楚,新军的战力,远非原来的旧军能比。

之前远征北元,大家都觉得将是一场倾国之战,结果朱允熥仅派了两旅新军,六千兵马,便将北元一战而定。

如今的女真三部,论实力还远在北元之下。

故而,在朝廷许多大臣看来,大明只需投入至多两旅新军,就足够荡平女真了。

毕竟,打仗是要花钱的。

尤其是新军打仗,看起来胜得痛快淋漓,可花费也是真的高啊!

炮火覆盖,子弹倾泻,那都是在烧钱啊!

新军打一场仗,比原来的老军队,花费可高得多。

也就是如今大明朝廷在朱允熥的金融手段下,具备筹措大量银子,调集大量资源的能力,才能支撑起新军的战争消耗。

要不然,大明朝廷还真养不起几支新军。

太贵了!

实际上,即使是原来的旧军,三万精锐铁骑,那也是一个十分夸张的数字。

别看大明朝廷动不动就调集几十万大军出征,实际上,真正的精锐铁骑,还真不一定有三万。

几十万人的大军,往往包括很多训练不足的军队,甚至是后勤民夫。

凑起来一共几十万人。

这已经是倾大明全国之力了。

而眼下征伐女真三部,竟调集了三万新军,再加上后勤保障支持的人马,还有做策应的旧军,总人数已多达十几万之众。

因为炮火和子弹消耗的问题,新军的后勤保障,远比旧军复杂得多,规模也庞大得多。

远征北元之战,运用大量马车规避了这一点。

但凡事可一而不可再。

女真三部的地形,和北元一望无际的草原,也完全不一样。

适合用来对付北元的战术,却不一定适合去攻打女真三部。

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

指挥军队作战,必须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战术。

新军消耗过大,保障复杂,故而,在朝廷里许多人看来,应该削减对女真三部用兵的规模,以减轻朝廷的军费开支。

杨士奇也持这一观点。

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。

能省一分是一分。

派这么多新军去打女真三部,是真的太费钱了。

“不能削减!”

朱允熥毫不犹豫的否决杨士奇的建议。

“当初远征北元,本身就有赌一把的成分。”

朱允熥解释道:“那时候的北元,从来没有见识过新军,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”

“第一次接战,他们便草率轻敌。”

“我军能一举战功,火枪火炮固然居功至伟。”

“但与北元对新军的不熟悉,不了解,也有极大的关系。”

“如若不然,只要北元采取避而不战的战术,新军的马车,追不上北元的大军,那便只能徒叹奈何,最终无功而返。”

“远征北元之战能一战定鼎,靠的是出奇不意。”

“但这种事,可一而不可再。”

“女真三部,与北元接壤。”

“我军在草原上的辉煌战绩,有关新军的消息,早已传到了女真三部的耳中。”

“我军不能再像从前一样,靠出奇出胜。”

“女真三部必定会想出对付新军的办法。”

“何况,女真三部地形复杂,也非草原所能比。”

“远征女真三部,必须稳打稳扎,步步为营。”

“故而,朕才调集大军,以泰山压顶之势,强攻女真三部。”

“要的就是堂堂正正的犁庭扫穴。”

“任他什么阴谋诡计,在我军绝对的实力压制面前,都无可奈何。”

朱允熥顿了顿,又解释道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。”

“兵行险着是弱小时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