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爹,你懂军事吗,就敢妄下断言!人家红军现在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。”
“先不提他们的武器装备如何,就这军容齐整程度,完全不输我在德国时看到的那些国防军。”
“啪啪!”林知礼哪里会被儿子轻易说动,他拍了拍桌子,打断道“够啦!”
“志远,你简直太幼稚!打仗难道只靠军容齐整吗?”
“自古以来打仗都是靠人和钱,红军偏安一隅,即使占领整个陕北乃至陕省又能怎样?”
“此地贫瘠,又能产出多少物资供给军队?”
“而**拥有咱们华夏最富饶的地盘,要钱有钱,要人有人,长久下来,红军必败无疑!”
要是苏文在场,高低得给这位林老先生点个赞。
只不过他的思想还是有些过时,老常的确占据了天时地利,却不占人和。
人和又叫人心,我党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战胜敌人,靠的就是人心。
而且地盘不就是打出来的吗?
现在红军暂时不愿意跟**打,只是不想便宜了小日本。
真要是把这么先进的武器装备,全部用在自己人身上,首长们也是百般不愿意。
在他们看来,这打的可不是**,而是在打红军的预备役。
因此综合考虑之后,首长们决定对**尽可能的采取怀柔诏安策略。
逐步瓦解整个陕北的**势力,然后以陕北为跳板,进而拿下整个陕省。
等到了那时,红军的实力肯定又能上升好几个台阶。
随后便能一举挥师北上,让小本子提前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钢铁洪流…
“爹,您才是真正的糊涂!”
林志远对于父亲的话简直连半句都听不进去,当即反驳道
“之前红军穿着草鞋,拿着汉阳造都能冲出**围剿。”
“如今兵强马壮,兵不血刃便能占据肤施。”
“这还是之前的红军吗?”
“而且爹,我可告诉你,我就是看不惯**那套军阀做派。”
“一天天的不为老百姓做事,就知道窝里横,把老百姓不当人。”
“如今小日本盘踞东北,随时准备南下,您觉得凭**那种部队,能挡住倭寇吗?”
林知礼被怼得气血翻涌,他拼命压抑着怒火,低吼道
“你个逆子!**不能抵御倭寇,难道红军就能吗?”
林志远闻言先是一怔,随后眼神坚定道
“我不知道红军能不能,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,咱们华夏的军人,就该如此。”
这话倒是没毛病,林志远要是想加入**,早在一年多以前刚回国那会儿便加入了。
像他这种有留洋经历的军校毕业生,到了**少说也能混个少校参谋啥的。
但林志远留洋可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把小日本赶出华夏才是他的终极理想。
如今谁能给他实现抱负的希望,答案不言而喻。
也不理会父亲在身后的喝骂,林志远言罢便带上早已收拾好的行李,离开了家。
他打算今晚就在红军征兵点外凑合一晚,明日一早便加入红军。
“逆子!你走了有种就别回来!”
林知礼知道没办法说服一心一意投红军的儿子,只能在身后无能狂怒。
待骂声停止,妻子段秀这才缓缓来到堂屋。
刚才之所以没出现阻止父子俩争吵,
是因为封建礼教告诉她,男人的事情,身为女人的她最好别掺和。
况且一边是丈夫,一边是儿子,帮谁她心里边都过意不去。
于是只能等父子俩结束争吵,才敢出现劝慰一下丈夫。
“知礼,气大伤身,你可得注意身体才行。”
林知礼转过脸,冷哼道“家有逆子,我早晚被他给气死。”
说话间胸口变得起伏不定,段秀赶紧上前捋了捋丈夫的后背
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志远想投红军,也未必是坏事,以后要是不顺心,不是还能回来嘛。”
“回来?”林知礼没好气的瞥了一眼妻子
“红军和**别看现在相互还算克制,但他们可是生死之敌。”
“逆子去了那边,还回得来吗?真当红军部队是咱家开的澡堂子不成。”
段秀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,回忆道
“咱儿子本来心气就高,当初就因为日本人占了东北,这才弃文从武。”
“而且那会儿也是你支持他的嘛,说什么保家卫国,驱逐鞑虏是咱华夏儿郎的本分。”
提起这事,林知礼便有些悔不当初。
自己不过是多喝了几杯,在外人面前吹嘘了几句。
哪曾外人当成了笑话,却被自家儿子给听了进去。
这才吵着嚷着要去学武。
本来想着送去国外吃几年苦头,回来就算从武也能在**混个一官半职。
哪里料到儿子压根儿看不上**,死活不愿意去那边就职。
直到后来红军出现,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肤施。
这让平日里无精打采的儿子,仿佛看到了希望。
隔三差五的就要去红军的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