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国民书院>武侠修真>踏渊录> 第54章 大巧不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4章 大巧不工(2 / 3)

时拎着一张木凳来到院子当中。

屋外日头正暖。

少年来到院落正中位置,将木凳放好,又将那本破旧不堪的刀谱小心翼翼的放在木登上,随后宁念并未离去,让其自然晾干,而是蹲在木凳前,将刀谱一页页轻轻揭开,毕竟纸张书籍不比他物,若不及时处理,时间一久,刀谱上的内容容易损毁不说,甚至整本书籍都有可能毁掉。

少年深吸口气,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心无旁骛,全神贯注,十分小心,那谨慎专注的模样令人为之动容。他动作轻柔缓慢,很有耐心,生怕力道用的大了,一个不注意就将原本早已湿透的纸页弄破、损毁。

万幸的是刀谱虽然已被汗水打湿,并且粘在了一起,不过令少年欣慰的是,里面内容并未被破坏,图画清晰可见,而且古籍所用纸张较厚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。

时间一点点流逝,少年终于将那纸页完全揭开,他捏住书页的上下两角,等其自然风干,这才再去揭开下一页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宁念发现这本刀谱上并无文字,只有一个个的图像小人,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手持一柄细长狭刀,或刺或挑,动作简单,质朴无华,怎么看都只是套再简单不过的刀法。

可少年知道,这套刀法绝对没有那么简单,知许曾经说过,这套刀法曾是高祖所留,那可是大周的开国皇帝,他留下的东西,怎么可能会是凡品。

少年一边晾晒书页,一边观摩研习书上内容,后知后觉,他的心神完全沉浸在那套,简单到再也不能简单的刀法当中。

由于他练拳时早已养成自己的习惯,所以他不像别人一样循规蹈矩,照部就搬,书上怎么画他就怎么练,少年将那一个个图画小人幻化进脑海之内,想象着自己就是那图画小人。

他先是按照书上所说,尝试着刺出一刀,紧接着,脑海中的那个图画小人突然刀势一变,原本刀谱上招式就不多,可宁念愣是在脑海中将每一招,每一式都演化成几种甚至是几十种。

发力方式,刺出角度完全被改变,就连握住刀柄的力度都被他考虑在内,如着了魔一般如饥似渴,沉浸其中无法自拔。

少年这种习武思维,有没有用不知道,但若有武道大家在此,必会对其嗤之以鼻,觉着这种习武方式完全就是旁门左道,根本不得真意。

但少年不管。

毕竟自宁元山去世之后,就再没人指导过他一丝半点,所以宁念练武自在随心,只要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来。他一边晾晒书页,一边学习着书内招式,翻看的速度并不快,这也给了他极其充足的时间。

或许千百年来,有人得到这本刀谱的时间很长,翻看的次数也不计其数。他们同样也会耐心研磨,努力练习,企图从这一套简单的刀法当中寻得一丝顿悟。

可久而久之,人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套刀法,因为他们发现这套刀法真的就是那么简单,并不复杂,翻来覆去就那么十几招,就是三岁稚童看了,都能捡起根木棍有样学样耍上两手。

那些武道大家,终究是心灰意冷,只因有些人就是练了一辈子,都无法从中练出一丝真意。

但少年却不管不顾,毕竟他不富裕,更不能像富家公子般,想怎么挑就怎么挑。

时间一晃,日头偏斜。

不知不觉当中,宁念已经将那本刀谱翻遍,同时他的肚子发出一阵“咕咕”怪叫,那熟悉的饥饿感令他十分不适。

少年缓缓起身双腿酸麻无比,他竟保持着一个姿势蹲了近两个时辰。

宁念闭上双眼将那套刀法再次回想一遍,确定牢记无误,轻轻一抖,那本古籍发出一阵“哗啦啦”的声响,很是悦耳。

少年将木凳搬回屋内,随后又将刀谱和那本地字卷放在一起,他想了想默自走进伙房当中,翻出一柄柴刀。

这柄柴刀样式丑陋,而且较之正常柴刀,明显要薄上几分,不过少年很珍惜,保养的也很好,要知道这柄柴刀,可是他省吃俭用花了十二个铜板才买来的,就这他还央求许久,那铁匠铺的老师傅才同意卖给他。

宁念抚摸着那柄柴刀,神色宠溺,没接差前,自己就是依靠这柄毫不起眼的丑陋柴刀,勉强活了下来。

少年提着柴刀,迈步走到院落当中,他一边走还一边挽着刀花,尽管放下柴刀已尽两年,可看样子并不手生。

不用质疑,唯手熟尔。

要知道宁念早年上山砍柴,没少用刀,而且他自小家境贫苦,别人一天若是砍上两担柴,那少年必鼓足劲多砍上一担,直到把自己累的筋疲力竭,方肯罢休。

没办法,实在是太穷了。

所以,少年用刀,比棍熟练!

宁念站在院落当中,回想着那套刀法,迅疾刺出,这明显与他练拳时大相径庭。

他练拳时讲究的是一个慢,越慢越好,那样他就会考虑的更多。

可此时看少年练刀,分明在图一个快,要再快一点,更快一点,刀至力至,毫无回转的余地,就好像在他身前真的有一位生死大敌,若是出刀比对方慢上一分,哪怕是一丝,一毫,他都会丢了性命。

拳有拳法,刀有刀势。

拳脚相交,尚有余地。

刀戎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